本文暂以《江苏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实行)(征求意见稿)》中的偏差处理方法讨论江苏电力市场的偏差考核。
原文中这样说到:
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江苏省的偏差允许范围为±3%,低于-3%的电量按照10%的上网电价进行偏差考核,即偏差调整费为3.91分/千瓦时;超过3%低于10%的电量按照1.1倍的目录电价进行结算(需要注意的是,结算和考核不是一码事),即偏差调整费为0.1倍的目录电价;超过10%的电量按照1.2倍的目录电价进行结算,即偏差调整费为0.2倍的目录电价。
电压等级居然也会影响偏差调整费!
根据偏差考核规则,下表详细列出了不同电压等级大工业用电在不同偏差率下的偏差调整费用。可以看出,等级越低的电力用户所要承担的偏差调整费越高,这是由其较高的目录电价造成的。
快来看一下你需要承担多少偏差考核费用!
以110千伏的大工业用电为例,计算偏差考核费用。该类用户的目录电价为0.6118元/千瓦时。假设该用户的月度合同电量为1000万千瓦时,根据偏差规则可知该用户实际用电量在970到1030万千瓦时范围内不进行偏差考核。因此本例仅考虑实际用电量低于970万千瓦时和高于1030万千瓦时情况下该用户的偏差考核费用。
1、实际用电量为1050万千瓦时
此时的偏差率为(1050-1000)/1000=5%,实际偏差考核电量为1000×(5%-3%)=20万千瓦时,偏差调整费为0.06118元/千瓦时(0.1倍的目录电价),偏差考核费用为20×0.06118=1.2236万元。
2、实际用电量为1100万千瓦时
此时的偏差率为(1100-1000)/1000=10%,实际偏差考核电量为1000×(10%-3%)=70万千瓦时,偏差调整费为0.06118元/千瓦时(0.1倍的目录电价),偏差考核费用为70×0.06118=4.2826万元。
3、实际用电量为1120万千瓦时
此时的偏差率为(1120-1000)/1000=12%,因为偏差率大于10%,所以偏差考核电量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偏差考核电量为1000×(10%-3%)=70万千瓦时,偏差调整费为0.06118元/千瓦时(0.1倍的目录电价),偏差考核费用为70×0.06118=4.2826万元;第二部分偏差考核电量为1000×(12%-10%)=20万千瓦时,偏差调整费为0.12236元/千瓦时(0.2倍的目录电价),偏差考核费用为20×0. 12236=2.4472万元。总偏差考核费用为6.7298万元。
4、实际用电量为950万千瓦时
此时的偏差率为(950-1000)/1000=-5%,实际偏差考核电量为1000×(5%-3%)=20万千瓦时,偏差调整费为0.0391元/千瓦时(0.1倍的标杆电价),偏差考核费用为20×0.0391=0.782万元。
5、实际用电量为900万千瓦时
此时的偏差率为(900-1000)/1000=-10%,实际偏差考核电量为1000×(10%-3%)=70万千瓦时,偏差调整费为0.0391元/千瓦时(0.1倍的标杆电价),偏差考核费用为70×0.0391=2.737万元。
下表列出了不同用电量情况下该用户需要承担的偏差费用。
通过比较正负偏差的考核费用可以看出,在考核电量相同的情况下,正偏差所造成的考核费用要大于负偏差,这是由于偏差调整费不同造成的。无论是电力用户还是售电公司,在进行电量申报的时候都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在确保尽量精确的电量预测时适当避免正偏差的出现。
每度电需要保证多少收益用于填补偏差考核费用?
将这些考核费用分摊到1000万的合同电量上,每度电的偏差费用为
从上表可以看出,就电力用户而言,若实际用电中偏差率达到10%,合同电量里每度电需要保证0.43分的收益才能填补偏差考核的费用。这样简单直观地看,可能很难造成视觉冲击,但是可以假设用电量是1亿千瓦时的情况下,偏差考核费用就能达到43万元,这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啊!!
参加电力市场,赚的是分分厘厘的钱,只有把这些看起来已经微不足道的费用和利润考虑地面面俱到,才能真正做好交易!
广东亿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亿电”)是一家为发电侧、售电侧和用电侧提供一站式电力信息服务的平台公司。
创始团队从2016年开始参与广东电力市场交易服务,公司积累了一批具备电力运营、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各方面专业素养的高级人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电力和综合能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