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暂停,山东启动,有啥不一样?

广东现货周试结算原计划进行两天现货环境下中长期交易加上七天现货市场运行,由于国庆保供电的原因已经暂停了,而山东正式发文确认了在9月20日开启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争取7天连续运行。

易电君留意到,网上有传闻广东的现货试点进度要落后于全国了,丢掉了“排头兵”。易电君认为,只要是根据市场实际开展的现货试运行都值得称赞,山东有其独特的情况,广东也有自身的特点,接下来,易电君分析一下,两者近期拟定开展的试结算方案,到底有哪些不一样。


参与的主体数量不一样

广东现货周试结算由市场主体全部参与当中,而山东则明确在实施方案中罗列了用户侧有资格参与连续试结算的主体名单,主要为具备分时计量条件的1家批发用户和9家售电公司,零售侧共计55家电力用户企业。

可以说,山东的此次的现货试运行的规模相对较小,其影响相对来说方便控制。而广东的则是全市场参与现货周试结算,需要考虑的情况更加复杂。


中长期电量分解有异同

广东现货周试结算方案中,现货环境下中长期电量按照统一的曲线进行分解,并允许市场主体通过三个交易品种去进行原来中长期合同电量的买卖,在“双边协商交易”和“挂摘牌交易”中,用户侧还可以自定义曲线进行交易,使得曲线更加贴合实际需求。

而山东这次的连续试结算中和广东上两次的试结算类似,把运行日中长期交易电量分解到小时数据,然后进入现货市场运行,并未进行现货环境下中长期市场的交易。

但在分解中长期交易电量中,山东给出了两个方式,一是按照交易中心给出的曲线分解到小时数据,二是不分解原来的中长期电量,在试结算中按照实际用电量的90%作为中长期合同电量。


统一出清价格计算不一样

广东在上两次现货试结算中采用“节点电价”出清,其包含了市场与非市场的阻塞费用,造成了较大的不平衡资金,全部由市场化用户承担,给用户侧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因此在近期拟定的现货周试结算中,广东现货市场方案采用了用户侧统一结算价=(发电侧市场总电费+总阻塞盈余×市场电量占比)/发电侧市场总上网电量,细分了市场与非市场的阻塞费用。

而山东本次现货试结算的用户侧结算计算和广东上两次的试结算的计算方式类似,采用了“发电侧节点加权平均电价”。但受限于两者的电网架构不同,其阻塞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不平衡资金的产生也会有差异。在山东此次连续试结算的方案中,不平衡资金将由发电侧、用电侧主体按照50%比例来分摊或返还,市场双方共同分担全网阻塞费用。


总结:

广东、山东现货试结算方案有所差异,实际效果需要两地的市场去验证。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各省区都脚踏实地,及时发现市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每个市场运行的情况各不相同,时间先后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电改要给大家切实带来改革的红利。